主耶穌以恩典破地獄

有一次,聽一位老人家聊起香港的生活,他感嘆:「我們的錢,過一天就少一點,可是許多真正有錢的人,儘管生活奢侈,財富卻有增無减。」

來港一段時間,特别體會「貧窮溢價」(poverty premium)的事實。例如進入超市,某样貨品買兩件或三件就打七折,單買一件就無折,消費能力高者肯定買兩件或三件,貧窮者可能只有能力買一件,平除之下,反而貧窮者付了更昂貴的價格。據悉,香港劏房戶,每呎租金往往比富人豪宅更貴,無怪許多人感嘆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。

最近電影《破. 地獄》勇破香港票房紀錄,電影中有一句發聾振聵台詞:「不止死人要超渡,生人也需要破地獄」,我卻想,不僅人與人之間有地獄,這社會(包括教會)也處處充斥地獄。

約翰福音第五章記載了耶穌治好一位病了38年的病患。這病人在遇到耶稣之前,他深信不遠處的畢士大池子具有治病功能,患者只要在天使攪動之後進入池子就得醫治。無奈38年過去,無人帮助這病人下到池子,而且每當他努力匍匐爬行到池子,也早有比他强狀的人先下了去。

諷刺的是,池子的果效本應給最軟弱的人,事實卻是比較強壯的人才能捷足先登。這明顯是一副弱肉强食、強者會越強,弱者會繼續越弱的社會縮影。按照這社會的地獄規則,越是重病者越是永不得超生的,因為他永遠进不了池子。

約翰福音第五章中,耶穌的出現,打破了這樣的地獄規則。

約翰福音在第一章就開宗明義的介紹耶穌是「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,充充滿滿地有恩典,有真理。」(約1:14)「從他豐滿的恩典裡,我們都領受了,而且恩上加恩。」(約1:16)

然而,在約翰福音中,恩典是一個事件,是敘事性的,不是一個概念。於是,恩典,在約翰福音中都化妝成了七個敘述性的神跡,而第五章中38年病患得醫治的神跡,即耶穌以恩典破地獄的事跡之一。

地獄者,無恩、無情和無望之地。當一個社會(或教會)只講個人好處,只談利用價值,無恩無情無望,人间即地獄。

恩典,就是不配得的,不該得,不能得的,却白白的得到了,這不僅限於用來解釋救恩,而以恩慈相待更應該成為我們(教會群體)的特徵,因為唯有恩典,才能讓無能、無助、無望的人,走出地獄,重燃希望。

– 邓福祥牧师

上一个

下一个

}

聚会时间

地图・前往路径

关注我们

Share This